近,根据2013年-2014年10月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不合格进口葡萄酒名单,统计发现共有来自19个国家、174批次的进口葡萄酒被检不合格。近两年,进口葡萄酒以其性价比优势,在国内市场如火如荼,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进口散装酒在国内灌装,由于缺乏监管力度、价格体系不透明,成本不到10元的葡萄酒,经过国内分装灌酒后,可以卖到上百甚至几百元,从而为某些国内不法酒商提供了暴利空间。
进口灌装酒质量参差不齐
目前,国内进口葡萄酒通常分为两类,一种是原瓶进口,一种是将原酒进口到国内灌装。原瓶进口,是指在国外酿造并灌装后进口的葡萄酒。原酒进口国内灌装,则是指进口不同区域的葡萄原浆,在国内勾兑后进行分装或灌装的酒。
记者通过调查发现,有进口葡萄酒商代理法国波尔多产区的某款葡萄酒,在将其进行国内市场销售的过程中,掺和一部分低端葡萄酒以次充好,并当做高端酒售出。
在许多葡萄酒圈内人看来,这样的情况在国内进口灌装酒市场里并不鲜见,并且已经存在很长时间。此种做法能够长期存活,根本原因是由于进口国外的原酒来到国内灌装,中间的灌装入瓶过程为不法酒商提供了造假机会。
酿酒工业协会葡萄酒分会王祖明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,目前看来,像张裕、长城这样的大型国内葡萄酒企业,在海外拥有一些自己的酒庄,进口自己的原酒到国内进行灌装,这样的情况在所有进口酒灌装市场里比例比较大,也是合法的;其他的少数则是直接进口国外的葡萄原酒灌装销售。
记者发现,进口葡萄原酒从海外运到国内需要几个月时间,海上的颠簸时间很长,葡萄酒始终处于一种不稳定状态。这就要求酒商的精心呵护,至于保存效果如何,完全取决于酒商们的做法,进口灌装酒的质量自然参差不齐。有酒商甚至会注入超标的二氧化硫来保质,但对人体有害。